JGY_LOGO

微专业招生简章


一、培养目标

该专业融合计算机科学、数据科学和商务智能等多学科知识,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,聚焦鸿蒙操作系统(HarmonyOS)与商业智能(BI)技术的深度融合,面向智能终端、数据驱动决策领域,培养具备数据分析与可视化、智能应用设计等核心能力的应用型人才,服务数字化转型需求。培养的学生具备如下能力:

1)技术能力:能够在鸿蒙操作系统生态下,从事数据分析和商业智能应用开发的高素质技术人才。

2)应用能力:注重培养学生将鸿蒙系统与商业智能技术结合,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决策的实际应用能力。

3)创新精神:鼓励学生在智能应用开发、数据驱动决策和企业智能化领域进行创新,解决实际问题。

4)国际化视野:通过跨学科融合与国际化合作,提升学生的全球竞争力和适应性。

二、课程设置

本专业总学制时间为1年。专业课程包含6门必修课程,2门选修课,共计10学分。专业课程采取“三段式”课程体系:分阶段构建“基础技能→技术深化→综合实战”的递进式课程模块,如下所示:

· 基础课程模块:包括鸿蒙操作系统基础、分布式系统开发、编程语言(ArkTS)、商业智能概论等。

· 核心课程模块:包括鸿蒙系统应用与硬件开发、数据分析与可视化、智能终端开发等。

· 项目实践模块:包括鸿蒙智能应用开发项目、企业级数据分析与解决方案、跨设备协同应用开发等。

· 企业合作课程:与华为等技术公司合作,进行企业实训、案例分析与认证培训。

课程设置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,每门课程均涵盖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环节,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。具体课程安排如下:

三、招生运行机制

1.学生选拔机制

1)本专业面向以下专业大二、大三在校学生群体:电子商务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、大数据管理与应用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。

2)报名及选拔时间:每年6月组织报名,秋季学期开学前进行选拨。

3选拔标准: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科学基础、数学与统计分析能力,对智能硬件、数据分析等领域有浓厚兴趣。

4)选拔方式:结合笔试、面试及团队合作项目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潜力。

5)拟招生规模:每届计划招收一个教学班,15-30人。

2.运行机制

1)学期计划:秋季开课,学期制运行,课程安排一般为2个学期。每学期课程分为核心课程和项目实践。

2)课程考核:常规类课程根据10%(平时成绩)、40%(实验实操)、50%(期末考试);实践类课程根据项目设计及完成效果等进行成绩评估。

3)导师指导:拟计划为每5位学生配备1名行业导师,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支持。

四、培养方法

本微专业拟通过以下各方面,进行专业领域人才培养。

1)课程学习:采用课堂讲授、在线学习、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,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

2)项目实践:通过实际企业案例或自主项目进行技术应用开发与企业案例分析,进行全流程实践。

3)企业实训: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,通过案例实践与考试认证,提供符合职业发展的培训平台。

4)国际化合作: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合作项目和跨境技术交流,拓宽国际视野和多元化发展路径。

五、结业要求

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1年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课程的学习,并修满10学分,由学校颁发相应的微专业证书。

六、考取行业证书

结业合格可为考取华为云鸿蒙应用入门级开发者认证证书、物联网鸿蒙应用开发者认证证书、华为云鸿蒙应用工作级开发者认证证书提供有力支撑。